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本学期我校高效课堂活动重点推出集体备课活动,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历史组队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做法,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认识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们都有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或忠诚。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都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每个教师也都渴望融入身边的群体,被这个群体锁接受,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这就是:“团队意识”。我们这个群体或是团队,从大处说就是学校,从小处说就是教研组,教师的团队与其他行业不同,教师资格决定了这是一支素质高、专业强、责任意识强的团队。集体备课不仅是展示教师自己无限创造力的舞台,更是展示团队智慧的平台。
认识二:
集体备课营造一种交流、合作与研究的气氛。每一位教师在交流、研讨的气氛中博采众长,从而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集体备课,是全体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学法,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作充分准备。
针对以上认识,我以高三备课组为例向各位同仁及领导汇报一下我们组集体备课的情况。
1、研究教材、个人初备。
从九月九中旬开始,我们利用周二集体备课的机会,要求每个人先进行教材研究,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以及相关材料,要求每个人提前一周对所授教材有整体把握、分析,教材在高考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体系,教学策略等。通过初次备课,力求做到“脑中有纲(大纲)、胸中有本(教材)、眼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教法)”,每个人根据分工写出教案,提出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攻克难点。
2、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不管哪位教师,像经验丰富的许老师,年富力强的胡倩倩、赵主任,都自觉地把自己纳入群体当中去。在第二周集体备课时陈述各自的初备方案,经过讨论分析,同意分析,达成共识,形成共案。第二次备课要求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装订一起,每人手中一份,交年级组保存一份,随时等候领导的检查和监督。
3、复案修改,完善个案。
教学共案已形成,但也应避免千篇一律,应保持个性。在四个统一的基础上,每个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然后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及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正、补充,从而使教案更充实、完善和实用。最后形成的教案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个人教学风格的展现。
这种集体备课形式,我们刚进行了一次,明天是第二次,一定有跟多不完善的地方,我相信我们这个团队的力量和智慧,随着我们每个人对集体备课认识的加深和行动的落实。我们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会不断提高,“团队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 |
![]() |
![]() |
![]() |
![]() |